首页 > 最新动态 > 云南一案例入选!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公布
最新动态
云南一案例入选!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公布
2025-04-282

近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知

经综合评审等环节

确定了12个案例

作为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


其中云南省

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的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保山小粒咖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入选典型案例


图片


示范区名称: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案例名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保山小粒咖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案例摘要:制定《关于推动保山小粒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充分挖掘利用保山小粒咖啡资源优势,助推小粒咖啡从种植、采摘,到生产、加工等各环节高质量发展。优化拓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链,推动咖啡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成立咖啡专业合作社88个,带动咖农5万余人,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实现助农惠农,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保山小粒咖啡综合产值达90.86亿元。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创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探索形成地理标志保护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征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的通知》(国知办函保字〔2024〕884号),经组织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综合评审等环节,确定了12个创新性强、成效较为突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案例,作为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


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把复制推广典型案例经验做法与推进辖区内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同一领域的示范区经验要加强系统集成,不同领域的示范区经验要强化协同耦合。各示范区承担单位要积极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借鉴相关经验做法,多措并举推进健全保护制度、完善工作体系、加大保护力度、强化保护宣传、加强合作共赢等建设任务,全面提振地理标志产品消费,推动县域富民产业提质增效。


附件: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2025年4月15日


完整名单如下

↓↓↓

6281025a2328033e1351baf48e07552.png

保山小粒咖啡有何独特之处

一起了解

↓↓↓


近年来,保山咖啡产业快速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从“种子”到“杯子”,从一产到三产的精品咖啡发展之路。


作为保山小粒咖啡的核心产区,隆阳区潞江坝位于怒江流域干热河谷的高黎贡山东麓,正处于世界闻名的“咖啡黄金纬度带”之上。得益于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火山灰质土壤,以及高黎贡山脉涌出的众多清澈溪流的天然滋养,保山小粒咖啡拥有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生独具一格,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保山小粒咖啡使用低温慢焙技术,防止高温破坏咖啡豆的香气和风味。这一技术确保了咖啡豆的香气和风味完整保留,让保山小粒咖啡呈现出“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香气回收工艺通过在萃取阶段收集咖啡香气,并在喷雾干燥时将其填充回咖啡液中,增强了咖啡的芬芳香气。此外,保山小粒咖啡还采用高温循环萃取工艺,通过高温高压在管道中往返萃取咖啡液,提高了萃取效率,平衡了风味与萃取率,充分展现了其风味特色。


图片
外国游客在保山市隆阳区新寨村体验咖啡采摘。图源:云南日报


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保山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精品咖啡之路。从种子发芽到成品入杯,从原初生产到终端服务,每一步都精细入微,精心筛选,精细加工,极大地提升了咖啡的品质、风味与价值,同时也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率和咖农的经济收益。探索出的“庄园+”多元化经营模式,开启了一条“咖啡庄园化、庄园景区化、景区特色化”的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径。


今日的保山,咖啡产业已远不止是简单的“卖咖啡”。在精心培育精品咖啡的同时,保山遵循“全链条重塑咖啡产业”的模式,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发挥文化与旅游的优势,推广咖啡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咖啡庄园+”新模式,提供参观旅游、采摘体验等服务,吸引游客走进庄园,将精品咖啡带出保山。走出云南,迈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保山精品咖啡发展的必然选择。







来源:云南发布、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云南市场监管、保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